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

发布日期:2024-03-15    浏览次数: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成立于2015年,原野生动物保护专业(2015年)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2016-2020)。专业代码为410208,学制三年,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具有入学资格。

严师重教,教研相长专任教师19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助教2人。兼职教师5人,均为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行业内的精英。其中1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入选2023年黄大年省级教学团队,获得“科技万里行”、“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主持和参与省市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1部为英文;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5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20余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参与全国职业教育动物检验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建设(2018年);2016年主持完成的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1项(应用血管铸型研究家畜的血液循环模式);2018年,获得山东省第二届科技工作者大赛三等奖1项(铸型标本);2022年,主持完成山东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1项(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藏野驴);2020年至今,主持动物标本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动物标本模型展厅以及动物标本制作室建设;在学校官网、宠物科技学院官网、宠物科技学院微信公众号、潍坊金宝乐园微信公众号、潍坊野鸟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宣传稿件20余次。专任教师每年积极参与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中国动物园协会和中国兽医协会等学术团体举办的线上和线下学术会议,受行业专家引导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行业的前沿、动态,助力专任教师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

野保特色,理实一体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动物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态学、植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遗传繁育、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行为学、动物标本制作、毛皮动物生产、药用动物生产、珍禽生产、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园学、保护生物学、实验动物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等。本专业拥有动物标本制作室、野生动物实训室、动物驯导室、动物繁殖实验室、动物生理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B超实验室、外科手术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配备单筒望远镜8台、双筒望远镜23台、体视显微镜?台、高架十字迷宫系统1套、野生动物标本200余件(含剥制标本、骨骼标本、铸型标本、浸制标本、干制标本、毛皮标本等)。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济南动物园、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青州仰天山国家公园(原仰天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潍坊金宝乐园(潍坊动物园)、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等地开展《动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珍禽生产》、《动物园学》、《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和《保护生物学》等课程综合实习,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与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青岛)、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等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协议。学生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开阔了眼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升学就业,创业并举截止2024年3月,毕业生147人(2017-2023年,共7届),在校生74人(2022-2023级)。据调研,26.43%(23/87)进入动物园、畜牧兽医站、宠物店铺和养殖场等相关企业;5.74%(5/87)研究生在读;21.84%(19/87)专升本在读。2015年,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创新作品交流赛”三等奖1项(铸型标本);2020年,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全省高校女性“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 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艺术作品短视频类一等奖1项(珍爱野生动物 守护绿色家园);2022-2023年,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得校赛三等奖5项。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和实训项目,综合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服务社会,奉献青春。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潍坊道合公益服务中心、潍坊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局以及奎文分局、高新分局等联合开展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等活动,对本专业的师生树立专业思维、开拓眼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任教师作为公益代表参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座谈会”和潍坊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召开的“野生动植物检验鉴定专家座谈会”。服务潍坊、服务山东、服务社会,奉献师生的青春年华!

目前,由于旅游业和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与野生动植物行业和实验动物等相关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疫情后时代对野生动植物的贸易产生巨大影响,野生动植物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本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野生动植物行业的技术队伍亟待充实。